改革开放,30多年披荆斩棘;改革开放,今天依然任重道远。
走过“十一五”,是改革开放为经济社会的长足进步提供了强劲动力;走进“十二五”,改革的使命还没有完成,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的一系列目标,我们还要继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说:“‘十二五’时期的改革开放,不仅将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更将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供强大动力,从而奠定未来几十年中国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格局。”
改革是动力:无论是三十余年还是“十一五”的成就,无不印证着这个道理
刚刚落幕的“十一五”,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谱写了新纪录,实现了新跨越,展开了新篇章。这些成就的取得,根本动力是改革开放。
“十一五”时期,中国积极应对来自国内外的各种风险和挑战,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写下了新纪录。2006—2010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实际增长11.2%,不仅远高于同期世界经济年均增速,而且比“十五”时期年平均增速快1.4个百分点,是改革开放以来最快的时期之一。没有改革开放三十年创造的丰厚的物质基础,中国不可能成功抵御百年一遇的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在全球率先实现经济回升向好。
“十一五”时期,中国经济总量不断迈上新台阶,综合国力大幅提升实现了新跨越。2010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达到397983亿元,扣除价格因素,比2005年增长69.9%。经济总量居世界位次稳步提升。2008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超过德国,位居世界第三位。2010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按平均汇率折算达到58791亿美元,超过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没有经济体制改革30年所释放的巨大生产力,没有近年来一次次为民营经济拆篱笆、推围墙所激发的民间投资的活力,没有开放为我们提供的国内外两个市场和两种资源,新跨越的实现是不可想象的。
“十一五”时期,人民生活显著改善,社会保障事业全面推进,民生事业写下新篇章。城乡就业规模不断扩大,就业人数从2005年末的75825万人增加到2009年末的77995万人,年均增加543万人。城乡居民收入快速增长。2010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五年间分别年均实际增长9.7%和8.9%。收入增加,必然带来城乡居民消费支出大幅度增加,消费结构不断改善,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明显改善。2010年,城镇和农村的恩格尔系数分别为35.7%和41.1%,比2005年降低了1.0和4.4个百分点。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民生领域频推改革举措,城乡养老、医疗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
改革开放是决定中国命运的重大抉择,是实现国家强盛、人民幸福的必由之路,无论是前30多年,还是近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每一个成就都印证着这个抉择的正确,以及这条道路的成功。正如温家宝总理在两会上回顾“十一五”时期的政府工作时强调的:“必须坚持把改革开放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改革开放是实现国家强盛、人民幸福的必由之路,必须贯穿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过程。我们要以更大的决心和勇气推进改革,提高改革决策的科学性,增强改革措施的协调性,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方面改革创新,从根本上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最大限度地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改革在提速:越是面临复杂局面,越要推进改革
以更大的决心和勇气推进改革,是因为中国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复杂局面,新的挑战摆在面前。
聚焦国内,经济社会发展正处于战略机遇期,也处于矛盾凸显期,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依然突出。“我们用30多年走过其他国家上百年走过的路程。当前,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大量新矛盾、新问题集中涌现,要求我们从源头、从基础去解决。”南京大学校长陈骏代表说。
放眼全球,世界经济政治格局正出现新变化,国际竞争更加激烈,我国发展的外部环境更趋复杂,把握新定位,创造新优势,时不我待。“依靠粗放模式、凭借低成本优势去参与国际竞争的老路走不通了。无论是保持传统产业优势,还是抢抓战略新兴产业的制高点,都迫切需要转变发展方式!”波司登集团总裁高德康代表说。
国内外环境越是复杂多变,就越需要珍惜改革开放的成果和经验,越需要坚定不移地沿着改革开放的道路前进。
为什么“三驾马车”总是消费跑得慢?收入分配改革长期滞后,社会保障机制不完善,制约着居民消费能力的释放。“让中低收入群众更多地分享改革发展的成果,必须进一步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在二次分配上加大税收等方面的调节力度,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江苏省发改委主任毛伟明代表说。
为什么结构难调整,高能耗项目投资仍在扩张?“企业是否调整,关键还是看市场。如果不征收高额环境税,不理顺资源定价机制,没有倒逼压力,企业很难下大力气节能减排。”江苏晨风集团董事长尹国新代表说。
为什么创新能力弱,核心技术突破总是落后于人?“建设创新型国家,人才资源要优先开发。但相对于经济体制改革,我国的人才制度创新相对滞后。人才管理体制尚未根本改变,人才培养与使用脱节的现象比较严重,激励保障机制不够完善。”东南大学党委书记郭广银代表说。
为什么城乡差距大,城乡区域发展的协调性难以增强?因为城乡二元体制没有被打破,户籍制度、土地制度等不适应城镇化的要求。“深化改革是铺平农民进城之路的根本力量。应该推进土地制度和住房制度改革,使农民分享到工业化和城镇化所带来的土地增值,缩小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并能促进保障性住房惠及农民工,从而降低农民进城落户的第一道门槛。”清华大学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主任蔡继明委员说。
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抓住战略机遇期,加快转变,科学发展,有赖于改革。
医改、房改、税改、行政体改,面对矛盾凸显期,以人为本,民生优先,有赖于改革。
纵观“十二五”规划,两会代表、委员一致认为,无论是加强宏观调控还是调整经济结构;无论是理顺收入分配关系,还是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无论是打破行业垄断壁垒,还是加强反腐倡廉建设,无论是简化行政审批,还是推行行政问责,改革都应提速,改革已经提速!
“停滞和倒退是没出路的,改革过程中总有困难,总有阻力,但只要是符合正确方向的,就应该去做!”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名誉院长厉以宁委员说。
改革要攻坚:决心要大,步子要稳
越是向前推进,改革所触及的矛盾就越深,涉及的利益就越复杂,改革的难度也就越大。正如温家宝总理所说:“十二五”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
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深化资源性产品价格和要素市场改革、深化财税和金融体制改革、深化政府自身改革……历数当前改革各项任务,无一不是攻坚战,无一不在深水区。
正因为深化改革需要攻坚,“十二五”的改革不仅需要更大决心和勇气全面推进,更需要新思维、新方法。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更加重视改革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从“摸着石头过河”到重视“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许多代表和委员都注意到这个新提法、新变化。全国人大代表、广东省科学院院长陈勇说:“以前都是摸着石头过河,现在必须学会在‘深水区’游泳了。”
目前,中国已发展到一个新阶段,经济社会等各个领域的改革牵扯面更广、涉及层次更多。改革的艰难和复杂性必然要求有一个顶层设计、总体规划,才能避免顾此失彼,推出具有全局性、系统性、战略性的改革方案。当然,这并不意味着“眉毛胡子一把抓”。实际上,从战略的高度明确改革的大局和重点,抓住问题的牛鼻子,是改革取得成功的关键所在,这也是“顶层设计”的应有之义。
改革是人民群众的事业,要充分发挥人民群众改革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在注重顶层设计的同时,也要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注意总结来自群众实践的改革经验。
进一步深化改革,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接受记者采访的代表、委员们一致认为,深化改革开放,要从国情出发,考虑社会的承受能力,保持社会稳定,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十二五”已经开局,攻坚号角已经吹响。中国将以更多智慧、更大勇气和更强决心,深化改革开放,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持久动力。